我为何焦虑

·5
philosophy
personal
growth
nietzsche

我常常对过去发生的事情感到焦虑:好的,坏的,后悔的,满意的。小的时候,对好的幸福的事,我总会焦虑地想:如果当时我没做出那个决定,现在是否会后悔万分?对那些我所后悔的梦魇,我会一遍一遍的后悔当时为什么没有做出那个正确的决定,我会一遍一遍的自责,但是到最后除了叹一声气也无济于事。现在再想想,这实在是幼稚得可爱。

转折在于某个不起眼的时刻,或许我长大了,成为了无聊的信奉宿命论的成年人了。我开始在某些程度上信奉机械论,我开始相信所有的事情都有一个原因,我开始不再纠结过去的事情:坏的事情是我注定受到的惩罚,是我人生中需要渡过的一劫;好的事情是我理应收获的那些美好。我并不觉得这么想是正确的,只是这么想开始让我觉得一切都不需要我过分考虑,这么想会让我不再焦虑过去现在未来发生的一切事情,这么想会让我对所有的事情豁达些;因此我不去思考这样的想法是否是正确的,这样的想法是否是我想信奉的,它让我麻痹,让我不再焦虑,这就够了。

我的一位老师常常和我说,过了18岁生日不代表你真的成年了,因为每一年的自己审视自己的过去一年都会觉得现在的自己才算真正成年。现在我无比确信这是正确的,我们在每一年都会以指数级的规模成长。在我对于事情的看法上也是一样:我逐渐开始审视我那自我麻痹般的想法。把一切的原因都归于某个超自然物体的意志,是否是对自己以及身边人的藐视呢?把什么都想成是自己无法控制的事情是否是我不愿意努力的借口呢?这样的想法让我无法接受曾经的想法,于是我开始追求新的想法。

"思而不学则殆。"

在盲目的思考中我只收获了更多的焦虑以及重拾了对一切事情的焦虑:我开始担心过去的考试的结果,我开始担心现在作出的选择是否正确,我开始担心未来是否会顺利。在和历史教授Shagan答疑的时候,我突然想出询问教授的想法的念头。教授对于欧洲哲学了解很深,但他没有回答我。相反地,他与我说,他告诉我不如我自己去阅读,去体会。正巧我们学到尼采,我便翻开他的书。

对一个在哲学层面还是婴儿的人来说,读懂尼采这般才华是不可能的。我只能在这本思想的摩天大楼面前管中窥豹。但在这些文字中,我懂得了Amor Fati:热爱命运。

我们与所有人的相遇,我们身边或者自己发生的所有事情,都并非是上帝的旨意。缘分注定让我们相遇,但只有在我们互相肯定的时候,这段缘分才因为我们生命的鲜活有了意义。诚然,不一定每段缘分都是令人愉悦的;但是我想我可以做到对每段缘分都做到尽心尽力。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不是被命运主宰的被动物体,我们的内心才真正强大,我们才可以真正的热爱每一段命运。

"假如有一个恶魔在你最孤独的夜里悄悄对你说: '你现在过的这段人生,将无数次地重演……' 你是否会痛苦地诅咒它,还是欣然地对它说:'你是个神,我从未听过更神圣的话。'"

我厌烦东方思想中的道,因为那让我感到无力。尼采,在无数个无眠的夜晚,和我说,即使那段相遇最终无法称作永远,我也会大声说:"那是我生命中应有的,注定应有的。"

因此,我不再焦虑。